但當邊境關閉,幾乎扼殺了所有貿易時,他轉而買賣蔬菜。
1967年,他獲派到《ARD》的香港分部工作,也是那年這電視台在東亞唯一分部,其後再駐東京。來德數年,有時被德國人問我是否南韓人,我都會問他們有否聽過這段故事,是否知道原來南韓民主化有這樣一位來自德國的無名英雄。
1980 年,正是這位德國電視一台(ARD)記者,拍下了「光州事件」全斗煥軍政府軍警血腥鎮壓和屠殺示威民眾,令國際注視到南韓人對抗極權統治,成為這國家民主化的轉捩點。當年車斗里代表南韓出戰德國,在賽後以地道德文受訪,一些德國人都驚訝他的德文為何說得像本地球員,連腔調都一樣球員腔,後來才知道他在德國長大,是名將之後之後知道他除了主持了二十多年足球節目外,亦是訪談節目主持,是位在德國非常入屋的人物。今天在另一個國度,或許他們早已相遇,那隻完整的手回來了。那年,我在電台問答比賽贏得機票和球票,從香港飛到慕尼黑親身觀賞這屆世盃揭幕戰。
碧文說到母親雖然在年輕時經歷過這麼大的創傷,一生卻對天主很有信心,深信天主仍在掌管,沒有像不少同代人般離開信仰。初識這位球評人,是2006年德國世界盃。這名教師也提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108課綱刪除哪些課文的討論出現,包括說課綱無廉恥,也包括說「唐宋八大家」都沒了
根據教育部紀錄,考量選文要包含不同時代(每個時代3篇)、不同文類,因而有所取捨,當時被刪除的還包括「典論論文」、「岳陽樓記」等。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也擔任課審委員,他回憶,當時文白之爭吵了很久,最終比較能說服大家的論述,是回歸108課綱的「素養」精神。例如技職重視技藝學習,選文要與普通高中有差異,像是「天工開物」就很適合技職。當年經歷「文白之爭」的課審大會委員李雅菁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108課綱的特色是多元選修,強調素養導向,文白比例本不是太重要,即便全部都文言文,學生不願意學、沒興趣也不想懂,也無法達成教育目標。
對於學生而言,新課綱國文科領域的困境,多在於「教學」與「考試」間的不平衡。新聞來源 教師指108課綱刪減文言文 課審委員憶投票2輪才決定比例(中央社) 教師指108課綱無恥 學團:不符合多數學生感受(中央社) 延伸閱讀 身為國文老師,我們不應該只回答學生「因為大考要考,所以你必須學國文」 頂大入學越來越不採計國文,學者談「文言文到底有沒有用」 從學測國綜反思古文教學:教十五篇,考另外十五篇怎麼辦?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EdYouth呼籲,教育部與大考中心應著眼於教學與考試的一致性,積極處理學測試題穩定度不佳的問題。但多數委員認為還是要有範文,免得大家亂挑、遍地開花。這名教師也提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108課綱刪除哪些課文的討論出現,包括說課綱無廉恥,也包括說「唐宋八大家」都沒了。然而對於108課綱,EdYouth樂見教育部持續推動,並於其他學科領域推動素養教育。
當初參與審議108課綱的課審大會委員說,文言文比例經折衝表決定案,15篇推薦選文是為讓出版社編書有依據。108課綱最大變革是減少必修時數、增加選修,方便學生適性學習。EdYouth指出,學生品格的培養不侷限於國文領域課程,刪減古文不見得會直接影響學生道德發展,108課綱也建議將包含品德、性別、生涯規劃在內的19項重要議題融入課堂教學。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日前在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舉辦活動中發言,批判108課綱「去中國化」,大量刪減文言文,甚至刪掉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的「廉恥」,讓學生不再有機會思考「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批評108課綱是無恥課綱。
區桂芝的發言影片在社群網路引發討論。有人說,即便過去舊課綱納入「廉恥」一文,部分檯面上政治人物也並未展現道德高度。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課綱畢竟只是1個架構,教學現場仍保有一定彈性,教師如果覺得需要,也可多補充閱讀文本。
EdYouth表示,108課綱於社會領域增加選修時數、列入社會科探究與實作為加深加廣選修,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對社會有更多的關懷,並將這些關懷化為實際行動。區桂芝的發言影片在社群網路引發熱烈討論。不過當時社會有很多不同聲音,經過一番折衝後,才以表決的方式敲定文言比例。學生團體:困境多在「教學」與「考試」不平衡 有教師批判高中課綱刪減文言文,不教明末清初文人顧炎武的「廉恥」,因而是無恥課綱。長期收集第一線學生對課綱意見的學生團體EdYouth今天發布新聞稿,認為影片及部分輿論對新課綱的理解有誤。例如2023年度EdYouth發表的108課綱觀察報告中,許多學生反映課綱刪減文言文比例,但學測並未有相對應的調整,許多人也反應學測國文命題難度每年不一,「考學測如同簽賭,除了考實力也仰賴當年度運氣」。
區桂芝所提的刪除顧炎武「廉恥」,是來自舊課綱原訂有30篇核心選文(廉恥為其中之一),108課綱減少為15篇推薦選文。其實舊課綱的30篇核心古文,高中多半還是會提到,或發給補充教材,畢竟都是經典的文章,學生寫考古題時也經常碰到。
最終在民國106年9月課審大會,經過2輪投票,才決議文言比例為35%到45%。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畢竟要教導禮義廉恥等價值觀念,本就可從很多文章切入,沒有說一定要哪一篇。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科時數普遍被砍,國文科能教的課文數相應減少,課審會高中分組一度建議將文言比例降到30%以下,引發社會議論。
EdYouth在蒐集學生意見的過程中,收到不少學生對「刪除文即等於道德操守降低」的直接連結感到疑惑。(中央社)有教師批判高中課綱刪減文言文,不教明末清初文人顧炎武的「廉恥」。長期關注課綱發展的學生團體EdYouth則認為,這些批評不符合多數學生感受。15篇怎麼選?國文老師:其他沒選到的還是可以補充教材 至於15篇要選哪幾篇,李雅菁回憶,主要是尊重研修小組專家的意見,課審大會只是訂出大方向。
台灣文學則有2篇替換,由「台灣通史序」、「裨海紀遊」,換成「鹿港乘桴記」、「畫菊自序」。侯俊良提到,15篇推薦選文的目的,是讓製作教材者有一些依據,沒有框死
」 告別公職,遭遇惡評如潮 季辛吉在華府八年公職生涯在他卸任後遭進一步披露和解密。美蘇隨後達成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系列軍控和核不擴散協議。
他自誇:「下週不可能發生危機,我的行程都已經排滿了。與此同時,美蘇在冷戰陰影下持續對抗,從亞太、中東、非洲,到中南美洲,處處可見代理人戰爭,宗教與種族衝突亦不時爆發。
不少外交決策背後的操弄被剝離菁英政治的光環,曝光於大眾的視野中。最重要的當屬「低盪」(Détente)政策。這名百歲老人的一生充滿著兩極化的評價。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徹頭徹尾的生意人、所設立的諮詢公司有著最惡名昭著的客戶名單,充當的是國際政治掮客的角色。
從猶太移民到美國國務卿,這真是美國夢的樣板戲。為幫補家計,他白天工作,晚上上夜校。
」那是一個單憑個人之力就能扭轉大局、改變世界歷史軌跡的年代。統領白宮,施展外交才能 尼克森政府時期,美國身陷越戰泥淖,國內反戰氣氛高漲。
他的個人官網已上載悼詞,稱季辛吉為「一名持久和平、穩定、繁榮和全球秩序時代的『建築師』」,且對從美國到歐洲和中國的幾代人產生了重大影響。哪怕在100歲高齡,季辛吉仍活躍在世界舞台上。